欢迎访问本网站!

咨询热线:13581569312

首页 >> 新闻报道 >>行业报道 >> 道家文化思想在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的体现与应用
详细内容

道家文化思想在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的体现与应用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道家文化思想在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的多方面体现与具体应用。剖析道家的 “自然无为”“阴阳平衡”“天人合一” 等理念如何影响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构造以及装饰等环节,揭示传统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深厚道家文化内涵,展现传统建筑作为道家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与智慧。


一、引言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和谐以及对宇宙万物规律的尊崇,这些思想观念在传统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使传统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道家文化精神的物质化表达。


二、“自然无为” 理念在建筑选址与布局中的应用


(一)选址的顺应自然
道家的 “自然无为” 思想倡导不刻意干预自然,在传统建筑选址上表现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顺应。古代建筑工匠多会选择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之地进行建筑营造。例如,许多传统村落选址于山水环绕之处,山脉可阻挡寒风、涵养水源,河流则提供了生活用水与交通便利。像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可防洪患,村前南湖与西溪河相连,既美化了环境又调节了小气候。这种选址方式并非人为地强行改造自然,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让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仿佛建筑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一般,体现了道家 “道法自然” 的思想,使居住者能在自然的怀抱中和谐共生。


(二)布局的灵活自由
与儒家规整对称的建筑布局不同,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建筑布局更具灵活性与自由性。传统园林建筑便是典型代表。园林中的建筑布局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建筑依据山水走势、地形高低错落布置。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园内建筑或濒水而建,如小飞虹廊桥横跨水上,似虹霓卧波;或依丘而筑,如远香堂位于池南假山之南,周围环绕着荷香四溢的池塘与错落有致的山石树木。各个建筑之间通过曲径通幽的小路、蜿蜒曲折的回廊相互连接,形成了一种看似无序却又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这种布局没有刻意地追求对称与规整,而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安排,给人以步移景异、变化无穷的感受,体现了道家 “无为而治” 思想下对自然本真状态的追求,避免了过多人为设计的痕迹。


三、“阴阳平衡” 理念在建筑构造与装饰中的应用


(一)构造的阴阳互补
道家的 “阴阳平衡” 观念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种相对的力量相互作用而构成,在传统建筑构造中有诸多体现。传统建筑中的屋顶与墙体便体现了阴阳关系。屋顶高耸,为阳,它向上伸展,接纳阳光雨露,象征着天;墙体厚实,为阴,它向下扎根,承载屋顶重量,抵御外界风雨,象征着地。二者相互配合,形成稳定的建筑结构。又如,传统建筑中的榫卯构造,凸榫为阳,凹卯为阴,通过阴阳榫卯的紧密结合,使木构件之间连接牢固,无需铁钉等金属连接件,既体现了阴阳互补的平衡关系,又展示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妙与智慧。这种构造方式不仅使建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还蕴含着道家阴阳和谐的哲学思想,使建筑在结构上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与稳定。


(二)装饰的刚柔相济
在建筑装饰方面,道家 “阴阳平衡” 思想同样有所体现。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图案与色彩搭配常常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例如,在木雕装饰中,常出现龙与凤的图案组合。龙象征刚健、威严,为阳;凤象征柔美、祥瑞,为阴。二者相互交织、呼应,构成一幅幅精美的木雕作品,装饰在建筑的门窗、梁枋之上,增添了建筑的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在色彩运用上,中国传统建筑常以红与黑搭配。红色鲜艳热烈,属阳;黑色深沉稳重,属阴。如北京故宫的建筑,红墙黄瓦与黑色的门窗边框相互映衬,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的同时又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使建筑既彰显出皇家的威严与庄重(阳刚之气),又不失深邃与内敛(阴柔之韵),体现了道家阴阳平衡的审美观念在建筑装饰中的巧妙应用。


四、“天人合一” 理念在建筑与自然互动中的应用


(一)采光与通风的自然之道
道家 “天人合一” 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传统建筑的采光与通风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建筑多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方式,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室内环境。例如,传统民居中的天井设计,天井位于建筑中央,上通天,下接地,阳光可以透过天井洒入室内各个角落,实现自然采光。同时,天井还是空气流通的通道,热空气上升从天井排出,冷空气从四周门窗流入,形成自然通风循环,使室内保持干爽舒适。这种设计无需借助现代机械通风与照明设备,完全依靠自然的力量,让居住者能时刻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实现了建筑与自然在采光与通风方面的深度融合,体现了道家 “天人合一” 的境界,使建筑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景观营造的融合之美
在建筑景观营造上,道家 “天人合一” 理念促使传统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传统建筑注重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同时也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如杭州西湖边的郭庄,园内建筑临湖而建,通过借景手法将西湖的湖光山色纳入园中,站在园内的亭台楼阁上,可远眺西湖美景,湖中的苏堤、白堤、雷峰塔等皆成为园中的景致。而从西湖对岸眺望郭庄,建筑与周围的山水、树木浑然一体,仿佛是西湖山水画卷中的一部分。这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相互借景、融合,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使居住者或游览者在建筑空间中能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了道家所追求的 “天人合一” 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


五、结论


道家文化思想在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的体现与应用是多方面且深入的。从建筑选址布局到构造装饰,再到与自然的互动关系,道家的 “自然无为”“阴阳平衡”“天人合一” 等理念贯穿始终。这些理念不仅赋予了传统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更使传统建筑成为传承道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建筑设计与建造中,我们应深入挖掘道家文化思想的精髓,汲取传统建筑中的智慧,探索其在现代建筑语境下的创新应用,以实现现代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发展,让道家文化在现代建筑领域继续焕发光彩。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佑民观坤道院

电话:13581569312

联系人:孙老师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